学院现有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6个:光电子器件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光纤传感技术粤港联合研究中心、广东省呼气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微纳光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光纤传感器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市高纯锗材料与探测器制造重点实验室、深圳光纤传感网技术工程实验室、深圳市生物医学光学微纳检测与成像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物联网光子器件与传感系统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光学材料飞秒激光制备技术工程实验室、深圳市先进薄膜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智能光测与感知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光子学和生物光子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市超快激光微纳制造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科研平台——
光电子器件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12月开始组建,2005年11月通过广东省科技厅验收,2007年12月通过教育部科技司验收,属于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建重点实验室,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在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评良好和优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实验室已拥有8200平方米的实验大楼,其中包括1200平方米的超净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达1.25亿元。目前,实验室形成了以国家杰青为学术带头人,以国家优青等为学术骨干的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现有固定研究人员52名,包括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广东省杰青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人才3名,广东省千百十人才省级培养对象3名。
近五年来,重点实验室共承担科研项目316项,合同经费2.3亿元,到账经费1.57亿元。其中包括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军口)、973计划子课题、国家基金重大仪器专项、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杰青项目、优青项目、面上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和广东省杰青项目等重要项目60余项。实验室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深圳市科学技术奖2项。申请专利14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6项、PCT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技术转让5项。在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Nano Today、Chem等权威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834篇,其中中科院JCR二区及以上论文450余篇。
超净实验室
研究生做实验
广东省光纤传感技术粤港联合研究中心
广东省光纤传感技术粤港联合研究中心是广东省科技厅2015年批准立项建设的省级科研平台,由深圳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联合组建。研究中心面向物联网技术的底层信息获取及传感器技术,专注于新型光子器件和传感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1)光纤光栅传感技术;(2)光纤微腔传感技术;(3)飞秒激光微纳加工技术;(4)光纤微流传感技术;(5)极端环境光纤传感技术;(6)光纤涡旋光场调控技术。研究中心组建有“深圳市物联网光子器件与传感系统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市光学材料飞秒激光制备技术工程实验室”,拥有超净实验室500平米、光纤传感专用仪器设备5000余万元。研究中心现有骨干科研人员25人。研究中心主任王义平教授是国家杰青、国家领军人才、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研究中心港方主任靳伟教授是国家杰青、长江学者、香港理工大学讲席教授。
近5年,研究中心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领军人才、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人才计划与科研奖励25项;已立项科研项目83项(国家级23项、省部级27项、市级33项),项目经费50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128篇(一区10篇、二区85篇);主办国际会议3次;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积极与航天科工、中国航发、华为等企业开展了项目技术合作。研究中心注重对研究生的培养,已培养研究生63人(博士生15 人,硕士生48人);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等奖励53 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80人次,口头报告35人次。研究生就业去向良好,主要就职于华为等国际知名企业或出国深造。研究中心坚持高起点、高层次的建设理念,围绕光子器件和传感系统领域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应用四个核心方向开展创新工作,致力于建设成为本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中心网站:http://cofs.szu.edu.cn/。
光学超净实验室
指导研究生实验
研究中心成员合影
广东省呼气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呼气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7年9月由广东省科技厅认定成立,为国内第一个专门从事呼气试验技术研究的工程中心,依托深圳大学,并联合深圳市先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中心目前有12名研究开发人员,其中具有博士学位9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3名,主要依托核技术应用研究开发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中心作为整合同位素标记与测量技术、化学分析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学技术、软件分析与模式识别技术、动物试验、药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的工程技术平台,通过呼气试验技术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用产品的工程技术整合转化能力,促进更多的呼气试验研究成果转化为呼气试验产品。现有大型设备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碳同位素分析仪、液体闪烁计数仪、水汽同位素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性能电子鼻和红细胞寿命测定仪等。中心自成立以来获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颁发的“核技术应用突出贡献奖”,研究开发的红细胞寿命测定呼气试验仪获得“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优秀奖,“第十届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获优秀奖。申请多项国内外专利,发表高水平论文十余篇。
国家能源核电运营安全与寿命管理中心—核电运营安全联合实验室
“国家能源核电运营安全与寿命管理中心—核电运营安全联合实验室”是2014年经国家能源局批示,在“国家能源核电运营安全与寿命管理中心”平台内,由深圳大学与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成立的联合实验室。近五年,深圳大学先进核能研究团队以该实验室为平台,与企业界保持紧密合作,承担了包括中广核集团“尖峰计划”在内的多项重大科研课题。2019年,由联合实验室参与申请的“兆瓦级超小型液态金属冷却空间核反应堆电源(2018YFB1900600)”项目和“核燃料元件性能先进分析模型与方法研究(2018YFB1900400)”项目成功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核安全与先进核能技术”重点专项的立项资助。这是深圳大学首次在核能安全与先进核能领域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的支持,对我校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验室研究团队合影
铋快堆主泵样机实验回路铅铋条件下结构材料腐蚀特性研究平台
市级科研平台——
面对深圳市的产业发展需求,学院还拥有激光工程与技术,薄膜材料与传感器及探测器等相关的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12个,积极承担深圳市多项科技计划项目,与相关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把服务深圳市地方经济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市级重点实验室
序号
| 名称
| 批准时间
| 负责人
| 类别
|
1
| 深圳市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
| 2001年10月
| 阮双琛
| 市级重点实验室
|
2
| 深圳市微纳光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 2006年12月
| 李景镇
| 市级重点实验室
|
3
| 深圳市传感器技术重点实验室
| 2008年12月
| 李学金
| 市级重点实验室
|
4
| 深圳高纯锗材料与探测器制造重点试验室
| 2010年12月
| 孙慧斌
| 市级重点实验室
|
5
| 深圳光纤传感网技术工程实验室
| 2012年12月
| 李学金
| 市级工程实验室
|
6
| 深圳市生物医学光学微纳检测与成像重点实验室
| 2013年8月
| 田劲东
| 市级重点实验室
|
7
| 深圳市物联网光子器件与传感系统重点实验室
| 2014年10月
| 王义平
| 市级重点实验室
|
8
| 深圳市光学材料飞秒激光制备技术工程实验室
| 2016年12月
| 王义平
| 市级工程实验室
|
9
| 深圳市先进薄膜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2017年9月
| 范平
| 市级重点实验室
|
10
| 深圳市智能光测与感知重点实验室
| 2020年4月
| 于起峰
| 市级重点实验室
|
11
| 深圳市光子学和生物光子学重点实验室
| 2022年2月
| 屈军乐
| 市级重点实验室
|
12
| 深圳市超快激光微纳制造重点实验室
| 2023年3月
| 廖常锐
| 市级重点实验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