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举办优秀教师分享会:李玲教授谈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一流课程建设与思政育人实践
发布时间:2025/10/13 15:46:28 | 点击: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育人能力,推动一流课程建设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10月10日下午,学院召开优秀教师分享会,邀请南粤优秀教师李玲教授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一流课程建设与思政育人实践”为题作专题分享。学院党委副书记林娜主持会议,新入职教师、辅导员及各支部教师代表共计40人参会。

分享会上,李玲首先抛出“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心之所向的知识殿堂”“如何建设有特色的一流课程”“课程思政如何实现‘润物无声’”“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坐标应当如何确立”四个问题,引发在场教师共鸣。随后,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六大核心内涵,深入剖析“经师”与“人师”的辩证关系。同时,她还分享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相关意见,明确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与要求。

之后,谈及“一流课程建设的实践之路”,李玲从目标定位、评价指标、建设流程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她通过线下一流课程评价指标表格,系统解读各观测点的核心要求。同时,她还分享了线上资源库建设经验。在享中,她以《光学成像系统的衍射和分辨本领》教学为例,展示如何通过 “基础理论→工程应用→前沿探索”三阶递进模式,融入EUV 光刻机、中国天眼等案例,对接国家半导体、光电产业战略需求,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

其后,“以课程为桥:思政育人的融合路径”板块,李玲提出“科技报国担当”、“大国工匠精神”、“创新科学思维”、“工程伦理素养”四大思政融入方向。她通过王大珩、南仁东、高锟等科学家的故事案例,展示如何将科学家精神、家国情怀融入专业教学。同时,她强调教师需通过课堂言行传递价值观、师生互动中的伦理教育契机,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分享中,李玲提到每次上课都会提前半小时到教室,与学生答疑、交流。她认为,教育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双向的心灵沟通,提前到教室的举动,既是“乐教爱生”的体现,也是“因材施教”的延伸。

最后,李玲以“做学生成长的‘大先生’”为结语,强调教师需以“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构建师生关系,通过深厚的情感投入、双向的沟通机制、包容的课堂氛围,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李玲的分享结束后,现场响起热烈掌声。党委书记林兵代表学院向李玲献上鲜花,以表达对其深耕教育教学、无私分享经验的感谢与敬意。在随后的总结讲话中,林兵指出,李玲教授的分享既有理论高度的深刻阐释,又有实践层面的生动案例,让“教育家精神”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学、可做的具体行动。他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新时代高校教师既要夯实“授业”“解惑”的专业根基更要扛起“传道”的使命担当,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把价值观塑造融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全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引航者。

                                                    撰稿人:杨茵媚,审核人:林兵、李玲



Copyright©2023 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